Search

這次應大是文化出版社的邀約寫了書評,在分享書評之前,我想先說明:我對於本書的立場並不完全認同。作者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次應大是文化出版社的邀約寫了書評,在分享書評之前,我想先說明:我對於本書的立場並不完全認同。作者的立場非常鮮明,也提出很多有趣的、值得討論的觀點,但這些觀點絕對是見仁見智。同時,我認為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點在於,日本人對於中國的態度,也隨著疫情逐漸惡化,這股反中的情緒,未來是否會影響新任內閣對中政策。
2020年底的此時,正是我們展望2021年的好時候。大家新年快樂。

----
宮崎正弘是日本知名評論家,著作龐雜,其中大多數都是對中國的批判。《新冠後,中國與世界的最終戰爭:自滅》維持其一貫論述,由新冠肺炎帶來的災情開始,談到中國與日本經貿的糾結,最後再談到中國與各國(特別是美國)的矛盾與衝突。

首先,在新冠肺炎這議題上,我認為宮崎正弘的論述,反應出日本人在疫後對中國人的強烈不信任感。特別是,作者撰寫本書的時間點恰好是疫情最嚴重、東京奧運也停辦之時,也不過就是半年之前;如今歐洲、美國、日本等北半球主要國家已開始第二波疫情,確診人數持續上攀,應證了「新冠病毒」在冬天特別容易擴散的論點。瘟疫不止,日本人對中國的好感度恐怕也很難提升。本書也批判了當時安倍政府親中的政策,如今新任首相菅義偉上台,日本對中的政策會不會大幅調整,確實很需要持續觀察。

其次,宮崎正弘定調「中美貿易戰」,並非只是中國對抗美國的貿易戰爭,而是一場中國對抗全世界的戰爭。就這點來說,我認為相當正確。過去20年,全球經濟的發展以中美合作為主軸發展,如今隨著貿易戰不斷延燒,全球供應鏈很可能會由一條裂解為兩條,並各自以中國與美國為核心。宮崎正弘原本預言川普連任的機會很大,但隨著拜登當選,宮崎這個預言看起來是失準了。不過,供應鏈裂解、企業被迫選邊站的情況,恐怕不會隨著拜登當選而逆轉。

最後,宮崎正弘給出的結論是「中國必亡」。像這樣的中國滅亡論其實幾十年來一直有人在提,但中國還是依靠自己的玩法,逐漸成為全球唯一有機會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強權。中國的結構性問題一直都在,挖東牆補西牆的做法也始終沒有斷過,但隨著中國建立出一套不同於民主國家的系統之後,我們好奇的是:這個體系到底能維持多久?

寫這篇推薦序的時候,正好是十三號星期五,恰好對應本書第一章的第一句話。我們對十三號星期五的印象總是「黑」,作者宮崎正弘這本書在談的,也恰好是中國「黑」的部分。如今中國確實面臨許多危機,而這些危機,其實都是再也沒有東牆可以挖了、因而岌岌可危的西牆。過去二十年來,中國以靠著快速的經濟成長,抵銷了貧富差距擴大、社會難以流動、國家監視更加滲透生活的問題,但當經濟成長不再能維持高檔,這些問題就會很快惡化。

今年十月,中國官方揭露了「十四五計畫」的內容,可以看出中國開始將重心放為內需經濟、不再強調高經濟成長的新方向。宮崎看到的問題,中國官方顯然也看到了,至於後續能不能處理得來?現在下定論,都太言之過早。畢竟,2020年後的世界新秩序,現在才正開始重建而已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只因為世界是無法窮盡的文本。
View all posts